多院校发挥专业优势 服务社区与社会需求
2026 年 3 月,临港艺术设计学院启动 “美育进社区” 项目,旨在将高校艺术资源下沉至社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项目组建了由 60
名师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涵盖美术、设计、音乐等专业,服务范围覆盖临港宜浩欧景、滴水湖馨苑、临港家园等 10 个居民区。
志愿服务队根据居民需求,开设 “社区美育课堂”,分为三类课程:“老年艺术班” 每周二、周四下午开课,教授书法、国画、手工编织,72 岁的宜浩欧景社区居民李爷爷报名了书法课,“以前退休在家没事做,现在跟着老师学写楷书,还能和老邻居一起交流,日子充实多了”;“青少年创意班” 面向 6-12 岁儿童,开展儿童绘画、陶艺制作、数字插画教学,每次课程吸引 40 余名孩子参与,不少家长表示 “孩子以前总玩手机,现在爱上了画画,还能学到艺术知识”;“家庭美学班” 则针对家庭需求,指导家居软装设计、摄影技巧,帮助居民提升生活美学素养。
截至 2026 年 6 月,“社区美育课堂” 已开展活动 86 场,服务居民 800 余人次。此外,志愿服务队还为社区打造公共艺术作品:为宜浩欧景社区设计 “沪剧文化墙”,用彩绘还原《雷雨》《芦荡火种》等经典沪剧场景,成为社区网红打卡点;为滴水湖馨苑社区设计主题标识,融入湖水、芦苇等元素,提升社区辨识度。“高校师生带来的不仅是课程,更是艺术氛围的提升,现在社区里爱艺术、学艺术的人越来越多了。” 宜浩欧景社区居委会主任陈芳说。
与此同时,临港工程技术学院聚焦青少年科学启蒙,联合临港新片区教育局开展 “小小工程师” 科普进校园活动。学院组织 20 名专业教师与 50 名学生志愿者,共同开发了 12 个科普课程包,内容涵盖 “简易机器人组装”“桥梁承重实验”“3D 打印体验”“无人机飞行原理” 等,适配小学至初中不同年龄段学生。
2026 年以来,活动已走进临港实验小学、上海中学东校、临港外国语学校等 20 所中小学,开展科普活动 45 场,覆盖学生 3000 余人次。在临港实验小学的 “简易机器人组装” 课堂上,志愿者手把手教学生组装含电机、齿轮的机器人模型,学生通过调试电路,让机器人完成前进、转弯动作,现场欢呼声不断。“第一次自己装机器人,特别有成就感,以后想当工程师!” 该校四年级学生王梓涵说。
活动还设置 “高校实验室开放日” 环节,每月邀请 100 名中小学生走进临港工程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实验室、无人机研发中心。学生可近距离观察工业机器人焊接作业,动手操作 3D 打印机制作钥匙扣,在无人机模拟器上练习飞行操控。“实验室里的设备让学生大开眼界,能把课本上的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对培养科学兴趣特别有帮助。” 临港实验小学科学教师张敏表示。2026 年秋季,学院计划推出 “青少年科创夏令营”,选拔 100 名对科创感兴趣的学生,开展为期 10 天的集中培训,内容包括科创项目设计、编程基础、模型制作等。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edu.edu.mu/post/3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