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专业定制方案 多院校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刘老师 阅读:7 2025-09-23 15:29:38 评论:0

  2026 年,临港工程技术学院针对工科专业就业特点,与三一重工、上海电气、临港重装备产业园等 5 家企业合作,开设 “智能制造订单班”“新能源装备运维订单班”,共招收 120 名学生,定向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

  订单班采用 “2 年校内学习 + 1 年企业顶岗实习” 的培养模式,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在课程设计上,三一重工主导《智能产线运维》《工程机械故障诊断》等核心课,企业技术骨干每月到校授课 4 课时,内容结合生产实际案例;在实践环节,学生每学期需到企业开展 2 周实习,参与设备调试、产线维护等工作;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将作为企业准员工,参与实际项目,由企业导师一对一指导。

  为保障学生学习积极性,企业为订单班学生提供实习补贴,每人每月 2000 元,覆盖生活开支;同时设立 “企业奖学金”,每年评选 10 名优秀学生,每人发放 3000 元奖励。2026 届首批订单班毕业生已全部通过企业考核,85 人留在合作企业就业,岗位涵盖智能产线技术员、设备运维工程师等,平均起薪 6500 元 / 月,高于该校工科专业平均起薪 15%;其中 20 人凭借实习期间的优秀表现,进入企业技术研发部门,参与智能装备升级项目。

  学院还为订单班学生提供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培训,联合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展 “工业机器人运维员(中级)”“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 等证书培训,90% 学生顺利考取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订单班让我提前适应了企业工作节奏,还拿到了技能证书,毕业就能直接上岗,不用再担心找工作的问题。” 订单班毕业生陈明已入职三一重工临港工厂,负责智能产线调试。

  针对人文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面较广、创业需求较强的特点,临港人文学院于 2026 年 4 月启动 “文创就业孵化营”,联合临港文创园、上海文创协会、上海教育出版社等单位,为学生提供 “课程培训 + 项目孵化 + 资源对接” 全链条就业创业服务。

  孵化营每期招收 30 名学生,为期 3 个月,课程涵盖《文创产品设计》《新媒体运营》《小微企业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邀请 20 位文创企业家、行业专家担任导师,分享实战经验。在项目孵化环节,学生可围绕 “非遗文创开发”“乡村文旅策划”“文化 IP 打造” 等方向组建团队,导师全程指导项目落地,临港文创园为优秀项目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创业补贴。

  目前,已有 12 个学生项目入驻临港文创园孵化基地。其中,“沪语童谣数字绘本” 团队将上海传统沪语童谣改编为动画绘本,加入互动游戏环节,获 2026 年上海大学生文创大赛金奖,与上海教育出版社签订出版协议,预计 2026 年 10 月正式发行;“古海塘文化 IP” 团队围绕临港古海塘历史,设计了卡通形象 “塘宝”,开发出笔记本、帆布袋、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已接到 3 家景区的合作订单,月销售额达 2 万元,带动 5 名学生实现创业就业。“孵化营不仅教我们做产品,还帮我们对接资源,现在项目能盈利,特别有成就感。”“古海塘文化 IP” 团队负责人、人文学院 2024 届毕业生李娜说。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edu.edu.mu/post/3121.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临港文理学院,本科招生,文理学科,临港新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校园卡服务,教师发展,三下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