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逐 “芯”:川籍学子携技术扎根家乡集成电路产业
文院教授孙大海
阅读:12
2019-10-07 18:24:01
评论:0
【本报讯 记者 临港文理学院学生会】“能用上大学四年的专业知识,为家乡的芯片产业添砖加瓦,这是最踏实的选择。”2025 年 6 月,临港文理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李沐阳与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签订就业协议,成为一名量产测试工程师。这位来自四川绵阳的学子,用一场跨越千里的职业选择,书写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李沐阳的求职之路始于大一时的职业规划。作为班级学习委员,他保持专业绩点前 10% 的成绩,先后斩获 “西门子杯” 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华东赛区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等荣誉。“大二参加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见习时,我就意识到家乡的产业潜力。” 他回忆道,成都高新区聚集 180 余家集成电路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这让他萌生了返乡发展的想法。
保研失利后,李沐阳依托学校 “就业护航计划”,参与简历优化工作坊、模拟面试训练营等 12 场培训。从 7 月开始投递秋招提前批,他累计经历 23 场笔试、17 轮面试,即便多次碰壁仍坚持复盘总结。“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帮我梳理了模电、数电等核心考点,牛客网上的真题也让我针对性提升。” 他坦言,正是这份坚持,让他在 MPS 成都公司的终面中脱颖而出。
促使他下定决心的,是《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支持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出台。“政策对工程流片费的补贴最高达 3000 万元,这样的支持力度让我充满信心。” 如今,李沐阳已参与公司 200 亿颗电源管理芯片测试项目,他说:“能陪着家乡产业成长,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edu.edu.mu/post/3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