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文理学院与影视学院联合开展 “影视文创就业工坊” 项目,强化就业指导
本报讯(记者 孙明) 为助力学生对接影视文创行业就业需求,近日,临港文理学院与影视学院联合启动 “影视文创就业工坊”
项目,针对两校文学、编剧、导演、设计等相关专业学生,开展行业调研、技能培训、项目实践、企业对接等就业指导服务,目前已帮助 70 余名学生明确就业方向,40
余名学生获得影视公司实习或就业机会。
项目首先开展 “影视文创行业人才需求调研”,两校组织师生走访北京、上海、杭州等地 40 余家影视公司、文创机构,包括 Netflix 中国区、阿里影业、正午阳光等知名企业,形成《影视文创行业人才需求报告》。报告显示,具备 “文学创作能力 + 影视制作技能 + 市场思维” 的复合型人才最受企业青睐,熟练掌握剧本创作、短视频剪辑、影视营销等技能的学生就业率更高。基于调研结果,两校制定了 “技能培训 + 项目实践” 的就业指导方案。
“影视文创技能培训营” 是项目的核心环节,开设 “影视剧本创作”“短视频策划与剪辑”“影视营销与宣发” 等 8 门课程,由影视学院资深教师和企业一线从业者授课。在 “影视剧本创作” 课程中,学生围绕 “青春校园”“乡村振兴” 等主题创作剧本,教师从故事架构、人物塑造、台词设计等维度进行指导;“短视频策划与剪辑” 课程则教授学生如何结合热点话题,策划有传播力的短视频内容,并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剪辑制作。临港文理学院 2021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刘瑶参与培训后,创作的短视频剧本《校园里的守艺人》被本地影视公司看中,获得实习机会,负责短视频内容策划。“培训让我学会了将文学故事转化为影视语言,也掌握了短视频制作技巧,为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刘瑶说。
项目还搭建 “影视文创项目孵化平台”,支持学生团队开展实战项目。目前,平台已孵化 “校园微短剧创作”“非遗文化影视化传播” 等 15 个项目,其中 “非遗文化影视化传播” 项目,学生团队走访 10 余名非遗传承人,拍摄制作系列纪录片《非遗里的中国》,该纪录片在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超 500 万次,还与地方文旅部门合作,用于非遗文化宣传。影视学院教授张磊担任该项目导师,他表示:“项目孵化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专业能力,也为企业输送了具备实战经验的人才。”
此外,项目还组织 “影视文创企业专场招聘会”,邀请 30 余家影视公司进校园招聘,提供编剧助理、短视频策划、影视营销等岗位 120 余个。同时,两校与企业建立 “实习就业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推荐服务。截至目前,已有 25 名学生通过基地推荐成功入职心仪企业。
临港文理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与影视学院的合作,拓展影视文创企业资源,优化就业指导方案,帮助更多学生在影视文创领域实现高质量就业。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edu.edu.mu/post/3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