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实践教学:跨校探索学科差异化培养路径

刘老师 阅读:10 2024-06-17 12:14:05 评论:0

  本报讯(记者 XXX)在三一重工临港工厂,学生正在进行智能产线调试;临港书院镇,AR 导览小程序让古海塘 “开口说话”;电商平台上,沪剧脸谱盲盒首月销量破 5000 件 ——2026 年秋季学期,临港多校推行的 “三维实践教学体系”,正按学科类型走出差异化育人之路。

  工科领域推行 “1+1” 产教融合模式,临港工程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学生在企业完成 6 个轮岗任务,由 “技术 + 职业” 双导师全程指导。2025 级学生轮岗通过率达 92%,38 人获企业提前录用意向。人文类专业侧重成果转化,临港人文学院《文化遗产保护》课程设置项目孵化环节,学生设计的 “古海塘文化解说系统” 已落地使用,带动当地旅游收入月增 25%。

**

三维实践教学:跨校探索学科差异化培养路径

  艺术类专业深耕 IP 打造,临港艺术设计学院与上海沪剧院合作开展 “沪剧 IP 开发项目”。2026 届学生设计的脸谱盲盒、角色书签等文创产品已实现量产,部分收益用于非遗传承培训。“行业盲审机制确保成果实用性,上海博物馆专家的点评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人文学院教师李娟说。据悉,该教学体系明年将在临港 10 所高校全面推广。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edu.edu.mu/post/4075.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临港文理学院,本科招生,文理学科,临港新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校园卡服务,教师发展,三下乡实践

    三维实践教学:跨校探索学科差异化培养路径 - 临港文理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