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文理学院与中远海运共建产业学院 产教协同培育港口物流人才

刘老师 阅读:2 2025-09-20 17:24:05 评论:0

  临港文理学院的港口物流实训基地里,中远海运的资深调度员正指导学生操作集装箱码头模拟系统,屏幕上 “岸桥吊装”“堆场规划” 等操作场景与真实港口无缝衔接;一旁的签约仪式现场,校企双方代表共同为 “中远海运产业学院” 揭牌,明确将共建 2 个实训中心、开发 10 门核心课程。该校近日与中远海运集团的深度合作,开启了 “校企共生” 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远海运在临港年吞吐量超 200 万标箱,但每年需从外地引进 30% 的物流管理人才,本地高校培养的学生‘懂理论不懂实操’。” 产业学院企业方院长、中远海运物流总监李明介绍,产业学院采用 “1.5+1.5” 培养模式:前 1.5 年学生在学校完成基础课程,后 1.5 年进入企业参与真实项目,轮岗体验调度、报关、仓储等岗位;校企联合编写《港口物流实操教程》,收录 50 个企业真实案例,其中 “集装箱危险品运输规范” 等课程填补了国内教材空白。

  学生成为合作最直接的受益者。2022 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赵强在企业轮岗期间,参与了 “临港 - 东南亚航线集装箱配载” 项目,提出的 “重箱近港、轻箱远港” 优化方案使船舶装载效率提升 15%,被企业采纳并给予 2 万元奖励。“在产业学院学到的‘岸桥作业效率测算方法’,是企业正在用的核心技术,毕业直接就能顶岗。” 赵强说,首批 100 名产业学院学生已全部收到企业实习 offer,起薪较普通毕业生高 35%。

  长效合作机制保障深度融合。企业每年投入 200 万元用于实训设备更新与奖学金发放;学校选派 20 名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参与 “智慧港口建设” 等项目研发;双方共建 “港口物流研发中心”,已联合申报省级科研项目 3 项,研发的 “集装箱智能盘点系统” 已在临港码头试用。中远海运集团人力资源总监表示:“产业学院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频共振’。” 学校校长透露,2025 年将新增 “智慧港口运营”“跨境物流法律” 两个特色方向,年培养人才规模扩大至 300 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临港文理学院,本科招生,文理学科,临港新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校园卡服务,教师发展,三下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