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文理学院启动 “返乡创业赋能计划” 培育海洋特色创业力量
临港文理学院的创业孵化基地里,2023 届毕业生李娜正在打包刚下单的 “渔灯文创礼盒”,手机屏幕上显示日销量已突破 200
单;一旁的创业导师正在指导另一个团队优化 “生态养殖技术推广” 项目计划书,黑板上写满 “线上课程设计”“农户对接渠道” 等关键词。该校近日启动的
“返乡创业赋能计划”,针对临港籍毕业生推出 “培训 + 资金 + 资源” 全链条支持,已培育 18 个返乡创业项目,带动 300 人就业。
“临港乡村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但返乡创业的毕业生面临‘缺技术、缺资金、缺渠道’的困境,成功率不足 15%。” 计划负责人、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强介绍,计划整合学校科研、校友、企业资源,推出三大核心支持:一是 “创业训练营”,开设 “海洋文创设计”“生态养殖技术” 等 12 门课程,邀请 50 名企业家、技术专家授课;二是 “创业启动资金”,对优秀项目给予 5-20 万元补贴,联合银行推出低息贷款;三是 “资源对接平台”,链接 100 家采购商、20 个电商平台,助力产品销售。
创业项目彰显临港特色。李娜的 “渔灯文创” 项目依托学校艺术学院资源,将传统渔灯与现代设计结合,产品入驻临港景区与电商平台,年销售额突破 500 万元;毕业生王浩的 “生态海参养殖” 项目,采用学校科研团队研发的 “低碳养殖技术”,亩产提升 20%,产品通过有机认证,销往北京、上海等城市。“计划帮我对接了文创设计师和采购商,还提供了 10 万元启动资金,不然我的想法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李娜说。
就业带动与乡村振兴双赢。18 个创业项目中,12 个聚焦海洋产业,带动 200 名渔民转型就业;3 个项目入选 “山东省乡村振兴创业典型案例”;学校还与临港农业农村局共建 “创业实践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养殖海域、文创工坊等场地支持。刘强透露,2025 年计划培育 30 个返乡创业项目,重点打造 “海洋文创”“生态养殖” 两个创业集群,助力临港乡村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