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文理学院开 “新兴行业就业工坊” 联合企业定制求职培训 2025 届学员就业率 100%

刘老师 阅读:8 2025-09-24 15:24:28 评论:0

  2025 年 3 月,临港文理学院针对人工智能、海洋经济、绿色能源等新兴行业(据《2025 年长三角新兴行业就业报告》显示,这些行业年均岗位增长率超 18%),开设 “新兴行业就业工坊”,区别于传统 “通用就业指导课”(侧重简历撰写、面试技巧),采用 “企业需求导向 + 项目实战驱动” 模式,联合商汤科技、上海环境集团、上海电气风电、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临港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等 10 家企业,为学生定制 “靶向式” 求职培训方案。

  工坊招生采用 “申请 + 筛选” 模式,2025 届共收到 210 份申请,最终筛选 85 名学员(涵盖计算机、机械、环境、金融等专业),分设 “AI 算法”“海洋智能装备”“绿色能源运维” 3 个方向小班,每个小班配备 1 名企业 HR 班主任、2 名技术导师。培训分三个阶段实施,全程贯穿 “理论 + 实践 + 反馈” 闭环:

  第一阶段(3-4 月,共 8 周)为 “行业认知与能力匹配”:每周 2 次课,企业 HR 讲解行业发展趋势(如商汤科技 HR 总监李娜讲解 “AI 行业人才需求变化”)、岗位招聘标准(如上海电气风电 HR 经理张伟详解 “风电工程师岗需具备的 5 项核心能力”);技术导师开展 “技能测评”,根据学员基础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如为编程基础薄弱的学员推荐《Python 实战教程》,为有项目经验的学员安排进阶任务)。学员需完成 “行业调研报告 + 个人能力提升计划”,由企业导师评分,合格者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5-6 月,共 10 周)为 “项目实训与经验积累”:学员进入企业参与真实项目,每个项目配备 “企业导师 + 高校导师” 双指导。如 “AI 算法” 方向学员参与商汤科技 “校园智能安防算法优化” 项目,负责 “人脸识别准确率提升” 子任务;“海洋智能装备” 方向学员加入中船重工第七〇四研究所 “水下机器人传感器校准” 项目,参与数据采集与分析;“绿色能源运维” 方向学员赴上海环境集团 “临港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助完成 “设备能耗监测系统调试”。实训期间,学员每周提交 “项目日志”,企业导师每月进行 1 次绩效评估,项目成果计入 “实训档案”,可作为求职简历亮点。2025 届学员共参与企业项目 15 个,其中 8 个项目成果被企业采纳应用。

  第三阶段(7-8 月,共 4 周)为 “求职冲刺与精准匹配”:开展 “1 对 1 模拟面试”(由企业技术主管担任面试官,模拟行业真实面试场景,如 AI 算法岗侧重编程题测试、项目复盘),针对面试中暴露的问题(如 “项目描述不清晰”“技术术语使用不当”)提供改进建议;举办 “企业专场招聘会”,10 家合作企业现场发布岗位 120 余个(如商汤科技招聘 AI 算法工程师 15 名、上海电气风电招聘运维工程师 20 名),优先录用工坊学员;为学员提供 “简历精修 + offer 谈判指导” 服务,帮助学员争取更好薪资待遇。

  2025 届 “新兴行业就业工坊” 85 名学员全部实现就业,其中 62%(53 人)进入目标新兴行业,28%(24 人)通过工坊合作企业录用(如计算机专业学员李阳通过商汤科技实训考核,成功入职 AI 算法岗,起薪 12000 元 / 月),8%(7 人)考入相关行业研究生(如环境专业学员王佳考入同济大学绿色能源专业)。学员平均起薪达 9200 元 / 月,较 2025 届全校毕业生平均起薪(7360 元 / 月)高 25%。上海环境集团 HR 经理陈晨评价:“工坊学员熟悉行业实际需求,有项目经验,入职后能快速上手,比普通应届生适应期缩短 30%。” 学校计划 2026 年将工坊规模扩大至 150 人,新增 “氢能技术”“海洋碳汇” 2 个方向,联合 15 家企业开展培训。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edu.edu.mu/post/3188.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临港文理学院,本科招生,文理学科,临港新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校园卡服务,教师发展,三下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