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文理学院推出 “基层就业赋能计划” 联合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助力学生扎根基层
2026 年 2 月,临港文理学院联合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共同推出
“长三角基层就业赋能计划”,针对社区工作者、乡村振兴专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基层岗位,打造 “专项培训 + 实习实践 + 就业对接”
的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帮助高校毕业生提升基层就业能力,2026 年首批吸纳三校 150 名学生参与,就业率达 92%。
计划核心包含三大模块:一是 “定制化培训课程”,由三校教师与基层单位专家联合开发《社区矛盾调解实务》《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基层法律服务规范》等 12 门课程,采用 “理论授课 + 案例分析 + 模拟实操” 模式。如《社区矛盾调解实务》课程,邀请上海政法学院法律系教授讲解调解技巧,临港新城街道办主任分享真实调解案例,学生分组模拟 “邻里噪音纠纷”“物业矛盾” 等场景,提升实战能力;《乡村振兴政策解读》课程,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结合长三角乡村振兴案例,讲解产业扶持、人才补贴等政策,帮助学生理解基层工作重点。
二是 “基层实习实践”,与长三角 20 个基层单位(含上海临港新城各街道办、江苏苏州乡村振兴示范村、浙江宁波基层司法所)建立实习合作,学生在培训后需完成 2 个月基层实习,参与实际工作(如社区人口普查、乡村电商推广、基层法律咨询)。实习期间,每个学生配备 “高校导师 + 基层导师” 双指导,每周提交实习日志,实习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基层单位推荐就业资格。2026 年首批学员中,有 85% 通过实习获得基层单位认可,42 名学生直接收到录用通知。
三是 “就业对接服务”,举办 “基层就业专场招聘会”,邀请长三角 30 家基层单位(如上海临港新城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苏州昆山市乡村振兴局、宁波鄞州区司法局)现场招聘,提供岗位 200 余个;为学生提供 “基层就业政策咨询”(如落户补贴、薪资待遇)、“简历精修”“面试模拟” 等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入职。上海政法学院 2026 届法律专业学生李阳,通过该计划在临港新城司法所实习,凭借优异表现成功入职,他表示:“培训和实习让我了解了基层法律工作的实际需求,也提升了自己的能力,现在能独立处理简单的法律咨询案件了。”
计划还设立 “基层就业奖学金”,对选择基层就业且服务满 3 年的学生,给予 5000-10000 元奖励;与三校就业指导中心建立 “跟踪服务机制”,定期回访已入职学生,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三校计划 2027 年将该计划规模扩大至 300 人,新增 “基层医疗辅助”“乡村教育支持” 2 个方向,联合更多基层单位打造稳定的就业渠道。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edu.edu.mu/post/3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