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文理学院推出 “定制化就业服务” 企业进校园设岗 2025 届毕业生签约率提前 2 个月达 83%
2025 年 4 月 20 日,临港文理学院体育馆内人声鼎沸,春季招聘会正在火热进行。120 家企业的展位前都排起了长队,其中 50 家企业设立了
“定制化招聘专区”,针对该校的智能制造、跨境电商、文化创意等特色专业定向招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 420 人。截至 4 月底,2025 届毕业生签约率已达
83%,较去年同期提升 15 个百分点,提前 2 个月完成学校设定的阶段性目标。
“学校的就业指导老师早就帮我对接了这家跨境电商企业,还模拟了 3 次面试,连面试官可能问的‘如何处理客户投诉’都提前演练过。” 英语专业大四学生李娜拿着刚签好的意向书,脸上满是喜悦。她从大三下学期就加入了学校的 “定制化就业帮扶计划”,就业指导中心的王老师根据她的职业测评结果 ——“擅长沟通、英语听说能力突出”,为她推荐了 3 家跨境电商企业,并帮她修改简历:“原来我的简历只写了‘英语六级’,王老师让我补充‘参与过企业订单翻译’‘担任英语角主持人’等经历,更有说服力了。”
就业指导中心推出的 “1 对 1 定制服务”,覆盖了职业测评、简历优化、面试辅导、企业匹配等全流程。中心主任王丽打开系统后台,上面显示着每位毕业生的 “就业档案”:专业、成绩、技能证书、职业意向、匹配企业等信息一目了然。“我们和 200 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企业会提前发布岗位需求,我们根据学生情况精准推送。” 王丽说,仅 3 月份就向毕业生推送了 800 余个匹配岗位,响应率达 92%。
“企业导师进校园” 活动更是让学生受益匪浅。150 名企业高管分批次来校开展线上线下讲座,分享行业动态和求职经验。在一场跨境电商主题讲座上,某企业 CEO 张总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告诉学生:“面试时不要只说‘我能吃苦’,要举例说明‘你做过什么、达成了什么结果’。” 讲座结束后,20 余名学生围着张总提问,其中 3 人当场获得面试机会。
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学校开设了 “技能提升班”,免费培训短视频剪辑、跨境直播、CAD 制图等实用技能,还提供考证补贴。“我以前只会基础的办公软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机械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赵强说,他参加了 “CAD 制图班”,考取了中级证书,很快被一家本地制造企业录用为绘图员,月薪 4500 元。
学校还与 30 家企业共建 “实训基地”,学生大三即可进入企业实习,参与真实项目。“在实训基地的 6 个月,我参与了 3 个智能装备的研发项目,积累了实战经验,实习结束就被企业留用了。” 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刘洋说。王丽透露:“实训基地的实习留用率达 40%,很多学生大三就拿到了‘定心丸’。” 接下来,学校计划新增 50 家合作企业,重点拓展长三角地区的就业资源,助力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edu.edu.mu/post/3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