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文理学院组织 “志愿服务进社区” 多学院协同打造 “专业服务 + 实践育人” 新模式

刘老师 阅读:7 2025-09-25 15:38:48 评论:0

  6 月 20 日,临港文理学院牵头,联合医学院、教育学院、艺术学院、商学院,组织 202 余名学生志愿者,分 8 支队伍走进该校周边的向阳社区、春和社区,开展 “专业赋能・服务民生” 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将各学院的教学实践与社区公共服务需求深度结合,融入就业指导元素,累计服务社区居民 1200 余人次,还与社区签署 “长期服务协议”,建立 “志愿服务基地”,打造可持续的实践育人平台。

  在向阳社区活动现场,医学院学生搭建的 “健康服务站” 前排起长队。志愿者们为居民提供血压测量(累计测量 420 人次)、血糖检测(280 人次)、养生咨询等服务,还发放《老年人健康手册》《夏季防暑指南》等宣传资料 500 余份。医学院 2022 级学生王璐负责血压测量,她提前两周在《社区护理学》课程中接受专项培训:“老师教我们如何正确绑血压计、读取数据,还模拟了各种情况,比如遇到紧张的居民怎么安抚。” 当天,她发现 3 位老人血压偏高,立即建议他们调整饮食、按时服药,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后续跟踪。78 岁的刘爷爷说:“以前要去医院测血压,今天在家门口就能测,小姑娘还耐心跟我讲怎么降血压,太贴心了。” 教育学院学生则在社区活动室开设 “趣味课堂”,为 45 名留守儿童提供作业辅导、科普实验教学。在 “科学小实验” 环节,学生们带领孩子做 “水的浮力实验”(用鸡蛋、盐水演示浮力变化)、“简易机器人制作”(用电池、马达组装小型机器人),5 年级的小宇说:“哥哥姐姐教我做的机器人能走路,太神奇了,我以后也要当科学家。” 这些课程都是教育学院 “小学科学教学法” 课程的实践内容,2022 级学生李娜说:“通过现场教学,我发现自己在课堂组织上还有不足,比如有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以后要改进教学方法。”

  艺术学院学生的服务充满 “文化气息”:在 “银龄纪念照” 区域,志愿者们精心布置背景板(以社区花园为背景)、提供唐装、中山装等服装道具,为 62 名老人拍摄纪念照,还现场用便携式打印机打印照片并装裱,82 岁的张奶奶穿着唐装拍照后,激动地说:“我这辈子还没穿过唐装拍照,谢谢孩子们让我圆了这个梦。” 在 “广场舞教学班”,艺术学院学生根据老人喜好,改编了节奏舒缓的《茉莉花》广场舞,23 名老人跟着学习,社区的李阿姨说:“以前跳的广场舞节奏太快,这个版本很适合我们老年人,以后每天都想跳。” 商学院学生则发挥专业优势,在 “电商指导站” 为社区 28 家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提供服务:帮助杂货店老板优化淘宝店铺页面(调整商品分类、设计促销海报)、为小吃店制定外卖平台运营方案(如设置满减活动、优化评价回复)。社区杂货店的李叔叔说:“我的网店以前没人管,订单很少,学生帮我改了页面后,今天订单量一下子多了 10 单,增长了 30%,太感谢他们了。”

  为提升活动的长效性,各学院与社区签署 “长期服务协议”,建立 “志愿服务基地”:医学院每月开展 2 次健康服务,教育学院每周开设 1 次 “趣味课堂”,艺术学院每季度举办 1 次文化活动,商学院则为社区商户提供长期电商指导。同时,学校将志愿服务纳入学生实践学分考核,参与志愿服务累计满 20 小时可获得 1 个实践学分。就业指导方面,活动专门邀请社区内的 5 家企业(如社区超市、物业公司、文创工作室)负责人、3 名社区工作者与学生交流,分享基层工作经验、职场能力要求(如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还提供社区工作者、公益组织岗位招聘信息 15 个。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2021 级学生刘浩说:“我毕业后想从事社区工作,今天和社区王主任聊了很多,他告诉社区工作需要‘有耐心、接地气’,还建议我多参与基层实践,明确了未来的努力方向。” 向阳社区党委书记张平表示:“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服务解决了社区的实际需求,比如老年人健康服务、留守儿童教育,这些都是我们的难点,期待未来能开展更多合作,让高校资源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本文 临港文理学院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www.edu.edu.mu/post/3230.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临港文理学院,本科招生,文理学科,临港新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校园卡服务,教师发展,三下乡实践